证监会:年内42家公司强制退市是真的吗

证监会:年内42家公司强制退市是真的吗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玫 陈锋 北京报道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a股有4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投资者如何避免“踩雷”退市股票?华金证券资深投资顾问杨树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对于披星戴帽的 st、*st 股票,沪深交易所公开谴责、通报批评的股票,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佳,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靠外延并购重组或变卖资产苟延残喘的股票以及空壳企业等股票最好规避。

4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除了4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还有4家公司因其他原因退市。上述46家公司的退市原因分别为股价低于面值、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报告、转板上市、吸收合并、其它不符合挂牌的情形。

从数据上看,除因转板上市和吸收合并等原因退市的个股翰博高新、观典防务、泰祥股份、st平能的股价达到32.9元、21.88元、19.63元、10.95元外,其余被强制退市的股票价格均不足1.4元。

其中,猛狮退、当代退、东电退、德威退、金刚退、邦讯退、网力退、腾邦退、退市拉夏、华讯退、长动退、退市易见、退市中天、退市中新等14只个股退市时每股净资产为-0.02元至-8.17元。

证监会:年内42家公司强制退市是真的吗

证监会:年内42家公司强制退市是真的吗

自2020年12月31日颁布之日起,沪深交易所“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实施已近两年。今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一是强化退市程序衔接,畅通交易所退出机制,完善主办券商承接安排,简化确权登记程序,优化退市板块挂牌流程,推动退市公司平稳顺畅进入退市板块。

二是优化退市公司持续监管制度,从退市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定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要求,建立差异化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精准性、适应性。

三是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导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通过市场化途径退出市场,促进风险收敛和逐步出清。

四是完善退市公司监管体制,构建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管机制,强化各方分工协作和统筹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上市公司退市频度加快

2022年12月18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企业法务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上市公司法律合规风险高峰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法律合规风险指数发布会”,披露了《中国上市公司法律合规风险指数报告(2022)》,在持续强监管下,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频度加快,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凸显。

报告基于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指数大数据分析称,试点注册制后,每年被强制退市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高,上市公司退市频度加快。2021年a股有17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高于2020年的15家、2019年的11家、2018年的4家、2017年的2家和2016年的1家。截至12月19日,今年以来a股已有4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对此,信达证券首席分析师刘景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投资者在选股时要慎重,一是根据价值投资原则选股,选股时尽量选一些有价值的,或者是一些大盘蓝筹股,这样可以防止退市的风险。二是投资者要时刻注意公司业绩的变化和一些重大事项的披露,对一些财务有问题的股票要做到尽量回避,同时,对于一些有重大的风险的股票,要提前退出。此外,如果说要炒一些st或*st的股票,要注意这些股票未来就有可能退市的风险。建议投资者避免去碰一些业绩亏损的个股,尤其是连续两年业绩亏损的个股,以防退市后血本无归的风险。

杨树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作为一个成熟且完善的证券投资市场,上市制度管“入口”,退市制度管“出口”,退市制度也是证券市场上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避开退市股票最重要的就是避开那些存在可能触碰到退市规则红线的股票。总结下来大概有五类股最好不要碰,一是规避披星戴帽的 st、*st 股票,这些公司股票基本面差,多数是存在净利润连续亏损的情形,投资价值极低,并且普通投资者难以分辨这些公司是否能在短期内实现业绩大幅改善,风险较高;二是规避沪深交易所公开谴责、通报批评的股票,这类股票多数问题较为严重,有些公司甚至存在退市风险;三是规避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四是规避主营业务不佳,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靠外延并购重组或变卖资产苟延残喘的股票;五是规避空壳企业,空壳公司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即便不退市,也可能沦为成交量极低的无人问津的 “仙股”。总之,在风险与收益面前,对于风险收益比极低的股票,投资者最好敬而远之。